咏利城山居
[魏晋]:支遁
五岳盘神基,四渎涌荡津。
动求目方智,默守标静仁。
苟不宴出处,托好有常因。
寻元存终古,洞往想逸民。
玉洁箕岩下,金声濑沂滨。
卷华藏纷雾,振褐拂埃尘。
迹从尺蠖曲,道与腾龙伸。
峻无单豹伐,分非首阳真。
长啸归林岭,潇洒任陶钧。
五嶽盤神基,四渎湧蕩津。
動求目方智,默守标靜仁。
苟不宴出處,托好有常因。
尋元存終古,洞往想逸民。
玉潔箕岩下,金聲濑沂濱。
卷華藏紛霧,振褐拂埃塵。
迹從尺蠖曲,道與騰龍伸。
峻無單豹伐,分非首陽真。
長嘯歸林嶺,潇灑任陶鈞。
利城系东汉时所设之郡,郡治即名利城,在江苏省赣榆县西南,三国时废。支遁出家后,最初便在利城境内山区隐居。这首诗先从利城山区地理形势写起,接着阐述了隐士们之所以要隐居的原因,然后详细记叙了作者自己的隐遁生涯,表示了坚定地抛弃世俗杂念,归依自然的决心。支遁虽为东晋时一流高僧,为般若学即色宗著名代表人物,但身处玄学盛行之魏晋时代,无法超脱时代的影响,故其诗写得玄虚古奥,甚至有些晦涩,当然也离尘拔俗,不带一点人间的烟火味。建、造就及造物之功。
唐代·支遁的简介
支遁(314-366),字道林,世称支公,也称林公,别称支硎,本姓关。陈留(今河南开封市)人,或说河东林虑(今河南林县)人。东晋高僧、佛学家、文学家。他初隐余杭山,25岁出家,曾居支硎山,后于剡县(今浙江省嵊县)沃洲小岭立寺行道,僧众百余。晋哀帝时应诏进京,居东安寺讲道,三年后回剡而卒。他精通佛理,有诗文传世。据文献记载,《神骏图》画的是支遁爱马的故事。
...〔
► 支遁的诗(19篇) 〕
明代:
张萱
玉皇香案掌书仙,郡理分城赣水边。棣萼辉庭曾映日,琼枝绕膝更参天。
片言折狱台称镜,五色摛词笔似椽。共喜相门饶相种,忠宣文正继前贤。
玉皇香案掌書仙,郡理分城贛水邊。棣萼輝庭曾映日,瓊枝繞膝更參天。
片言折獄台稱鏡,五色摛詞筆似椽。共喜相門饒相種,忠宣文正繼前賢。
明代:
于慎行
亲函玺绶赐王侯,百二秦关亦壮游。华岳三峰天外落,洪河一苇日边流。
星潢色动金城夜,鼓角寒生玉塞秋。咫尺昆崙应可问,乘槎莫到海西头。
親函玺绶賜王侯,百二秦關亦壯遊。華嶽三峰天外落,洪河一葦日邊流。
星潢色動金城夜,鼓角寒生玉塞秋。咫尺昆崙應可問,乘槎莫到海西頭。
:
宋太宗
知之修练但辛勤,苦志由来离六尘。
金鼎乍分红燄火,月魂高锁碧潭津。
知之修練但辛勤,苦志由來離六塵。
金鼎乍分紅燄火,月魂高鎖碧潭津。
宋代:
张嵲
苍茫云树渺相迎,山县烧余祗故城。
鸡犬不闻仍禁火,经过转见乱离情。
蒼茫雲樹渺相迎,山縣燒餘祗故城。
雞犬不聞仍禁火,經過轉見亂離情。
:
卢青山
踯躅初春季。怅情怀、中年渐到,二毛潜起。看取髭髯如古柏,忍对青山妩媚。
更忍向、花前共倚。小女春边一枝玉,颤盈盈、偏近酸眸底。
踯躅初春季。怅情懷、中年漸到,二毛潛起。看取髭髯如古柏,忍對青山妩媚。
更忍向、花前共倚。小女春邊一枝玉,顫盈盈、偏近酸眸底。
明代:
杨起元
畴昔之京国,荒凉见兹县。今我复斯来,甫田昔为佃。
颇闻长官仁,招集得民便。麦秀匝四野,牛羊勿履践。
疇昔之京國,荒涼見茲縣。今我複斯來,甫田昔為佃。
頗聞長官仁,招集得民便。麥秀匝四野,牛羊勿履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