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佚名的诗 > 周颂·丰年

周颂·丰年

[两汉]:佚名

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周颂·丰年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丰收年景谷物多,高大粮仓一座座。储存亿万新稻粮,酿成美酒甜又香,献给祖先来品尝。配合祭典很适当,普降福禄多吉祥。

注释

丰年:丰收之年。

黍(shǔ):小米。稌(tú):稻子。

高廪(lǐn):高大的粮仓。

万亿及秭(zǐ):周代以十千为万,十万为亿,十亿为秭。

醴(lǐ):甜酒。此处是指用收获的稻黍酿造成清酒和甜酒。

烝(zhēng):献。畀(bì):给予。祖妣(bǐ):指男女祖先。

洽(qià):配合。百礼:指各种祭祀礼仪。

孔:很,甚。皆:普遍。

参考资料:

1、王秀梅 译注.诗经(下):雅颂.北京:中华书局,2015:759-760

2、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68-669

周颂·丰年创作背景

  《毛诗序》云:“《丰年》,秋冬报也。”报,据郑玄的笺释,就是尝(秋祭)和烝(冬祭)。丰收在秋天,秋后至冬天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以洽百礼”),是很自然的。《周颂·丰年》应当是遇上好年成时举行庆祝祭祀的颂歌。

参考资料:

1、王秀梅 译注.诗经(下):雅颂.北京:中华书局,2015:759-760

2、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68-669

周颂·丰年鉴赏

  此诗的开头很有特色。它描写丰收,纯以静态:许许多多的粮食谷物(黍、稌),贮藏粮食的高大仓廪,再加上抽象的难以计算的数字(万、亿、秭)。这些静态汇成一片壮观的丰收景象,自然是为显示西周王朝国势的强盛,而透过静态,表现出后面亿万农夫长年辛劳的动态。寓动于静之中,写来笔墨十分经济,又给读者留下思想驰骋的广阔天地。不过,在周王室看来,来之不易的丰收既是人事,更是天意,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丰收归根结底是上天的恩赐,所以诗的后半部分就是感谢上天。

  因丰收而致谢,以丰收的果实祭祀最为恰当,故而诗中写道:“为酒为醴(用丰收的粮食制成),烝畀祖妣。”祭享“祖妣”,是通过先祖之灵实现天人之沟通。也由于丰收,祭品丰盛,能够“以洽百礼”,面面俱到。“降福孔皆”既是对神灵已赐恩泽的赞颂,也是对神灵进一步普遍赐福的祈求。身处难以驾驭大自然、难以主宰自己命运的时代,人们祈求神灵保佑的愿望尤其强烈,《周颂·丰年》既着眼于现在,更着眼于未来,与其说是周人善于深谋远虑,不如说是他们深感缺乏主宰自己命运能力的无奈。

  “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四句,在周颂的另一篇作品《周颂·载芟》中也一字不易地出现,其情况与颂诗中某些重复出现的套话有所不同。在《周颂·丰年》中,前两句是实写丰收与祭品(用丰收果实制成),后两句则是祭祀的实写;《周颂·载芟》中用此四句,却是对于丰年的祈求和向往。可见《周颂·载芟》是把《周颂·丰年》中所写的现实移植为理想,这恰恰可以反映当时丰年的难逢。

佚名简介

唐代·佚名的简介

...〔 ► 佚名的诗(421篇)

猜你喜欢

为胡元瑞题绿萝馆二十咏 其十八 湘竹簟

明代王世贞

玉臂展清辉,轻纹熨柔翠。不道香汗流,道是湘君泪。

从军行

明馀庆

三边烽乱惊,十万且横行。风卷常山阵,笳喧细柳营。

剑花寒不落,弓月晓逾明。会取淮南地,持作朔方城。

有人示山水画卷以为元晖作求诗

宋代戴表元

砚山山下小於菟,文彩斓斑今亦无。

一坞乱云浓似漆,春风吹梦过西湖。

沈德潜和韵有林壑已安仍恋主潞河归棹敢云遄之句因叠前韵赐之 其二

弘历

再来应是岁庚辰,珍重高年命屡申。早识云卿擅当代,不教疏傅独前人。

华茵联句朋犹昨,绮阁悬灯物共春。眠食倘彊思亟见,宴陪撒荔莫辞频。

野田黄雀行

曹睿

四夷重译贡。百姓讴吟咏太康。

江行俳体十二首 其六

明代钟惺

日日移家处处邻,吴头楚尾半波臣。罟师嚼米餐乌鬼,舟仆偷钱买白鳞。

鸦食肉能谋底事,獭衔鱼欲祭何神。黄头见我询潮步,笑是浔阳始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