僰
笔顺 反馈

复制

ㄅㄛˊ

人部 共14画 上下结构 U+50F0
汉语字典

人部

14画

12画

上下结构

bo

会意字

GMIW 86 、 SMSW 98

DBO

FLLO

55809

0316

50F0

[12523412523434] 横、竖、横折、竖、撇、点、横、竖、横折、竖、撇、点、撇、捺

僰字概述

折叠展开

〔僰〕字拼音是bó 部首是人, 总笔画是14画。

〔僰〕字是上下结构 五行属水。

〔僰〕字仓颉码是DBO 五笔是GMIW 86 、 SMSW 98 四角号码是55809 郑码是FLLO 中文电码是0316

〔僰〕字的UNICODE是50F0。 十进制为20720,UTF-32:000050f0,UTF-8:E5 83 B0。

〔僰〕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汉字

〔僰〕字的异体字是

僰的意思

折叠展开

ㄅㄛˊ

基本解释

中国古代称西南地区的某一少数民族。

详细解释

名词

中国古代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名 Bo nationality。春秋前后居住在以僰道为中心的今川南以及滇东一带。

ㄅㄛˊ

详细解释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参见“僰人”条。

ㄅㄛˊ

详细解释

中国古代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今四川宜宾一带。

僰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子集中 部首:人部

武英殿刻本: 第261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118頁,第1

標點整理本: 第42頁,第30

唐韻》:蒲北切;《集韻》:鼻墨切,𡘋音匐。
禮・王制》:屛之遠方,西曰僰。〔註〕僰,偪也,使之偪寄於荒遠也。又,《說文》:犍爲蠻夷也。田汝成《炎徼紀聞》:僰人在漢爲犍爲郡,在唐爲于矢部,蓋南詔東鄙也。揚雄〈長楊賦〉:羌僰東馳。

說文》作僰,从人在棘中,或作𠍷

注解

〔僰〕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中,康熙部首是人部

〔僰〕字拼音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棘、人,五行属

〔僰〕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bó] ⑴ 中国古代称西南地区的某一少数民族。

僰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国学经典网整理。僰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僰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八上反切蒲北切頁碼265頁,第21

異體𠒧𠍷

僰犍爲蠻夷。从人棘聲。

附注按:金文僰字像人在荊棘叢中。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五反切朋比反頁碼683頁,第3行,第1

僰犍爲蠻夷也。從人棘聲。

鍇注臣鍇按:《禮》曰:西方曰僰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八上反切蒲北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1532頁,第4許惟賢672頁,第5

僰楗爲蠻夷也。

段注楗各本作犍。今依漢碑从木。《司馬相如傳》曰:唐蒙使略通夜郞西僰中。文穎曰:夜郞,僰中皆西南夷。後以爲牂柯,楗爲二郡。按楗爲郡有僰道縣。卽今四川敘州府治也。其人民曰僰。《王制》。屛之遠方。西方曰僰。東方曰寄。鄭注。僰當爲棘。棘之言逼。使之逼寄於夷戎。按記文僰字,鄭不以爲西南夷。故易爲棘。經傳之棘多訓亟也。故曰棘之言逼。使與寄字一例。《釋文》云:棘又作僰。於此知記本作僰。鄭易爲棘也。唐初本已誤。

从人。棘聲。

段注蒲北切。一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僰【僕】。雲、貴之間苗人。

今雲、貴之間之苗子也。

僰【僕】,雲、貴之苗人。

僰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522頁,第14字
2陳昌治本第670頁,第7字
3黃侃手批第509頁
4說文校箋第341頁,第9字
5說文考正第322頁,第4字
6說文今釋第1164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1993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4106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722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207頁,第26字
11標注說文第334頁,第7字
12說文注箋第2754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8219頁【補遺】第17232頁
14通訓定聲第836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706頁【崇文】第2821頁
16說文句讀第1095頁
17章授筆記第345頁,第5字
18古字詁林第七冊,第430頁,第3字
19古字釋要第785頁,第1字

僰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ancient aboriginal tribe
  2. ethnie Bo

僰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僰(金文·西周·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僰(金文·西周·西周中期或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或晚期

僰(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僰(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僰(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僰(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