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符字的解释
符

拼音 注音ㄈㄨˊ
部首竹部 总笔画11画 结构上下
五笔TWFU 五行 统一码7B26
笔顺ノ一丶ノ一丶ノ丨一丨丶
名称撇、横、点、撇、横、点、撇、竖、横、竖钩、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fú(ㄈㄨˊ)

⒈  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虎符。符信。符节。

⒉  代表事物的标记、记号:符号。音符。

⒊  相合:符合。言行相符。

⒋  道士画的驱使鬼神的图形或线条:符咒。护身符。

⒌  古代称祥瑞的征兆:符瑞。符应(yìng )(指天降“符瑞”,与人事相应)。

⒍  姓。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ccord with、symbol

造字法

形声:从竹、付声

English

i.d. tag, tally, symbol, charm


※ 符的意思、基本解释,符是什么意思由国学经典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名〉

(1) (形声。从竹,付声。从“竹”,表示与竹子有关。本义: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调兵将用的凭证,双方各执一半,以验真假)

(2) 符信 [tally]

符,信也。汉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说文》。按,有铜虎符,竹使符,或曰五寸,古用圭璋,其后乃以符代之。

门关用符节。——《周礼·掌节》。注:“如今官中诸官诏符也。”

若合符节。——《孟子》

封皇帝玺符节。——《汉书·高帝纪》

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史记·魏公子列传》

(3) 又如:符玺(古代帝王的印章);符宝郎(古官名。即“符玺郎”,掌管皇帝八宝及国家的符节);符契(符券契约一类文书的统称);符传(古代符信之一。用于出入门关)

(4) 征兆 [omen]

守尔天符。——《答宾戏》。注:“相命也。”

以风符应合于天地。——《史记·李武纪》

天之所与必先赐以符瑞。——《汉书·刘辅传》

(5) 又如:符兆(征兆);符应(天降祥瑞的征兆和人事相应);符表(显露的征兆);符瑞(吉祥的征兆)

(6) 符箓,旧时道士用来驱鬼召神或治病延年的神秘文书 [incantations]

也有送符水的,也有荐僧道的,总不见效。——《红楼梦》

(7) 又如:符水。也叫神水。道士用以治病;符壳(道家的符录。亦比喻《金刚经》);符书(符箓)

(8) 盖有官府印信、下行公文的一种 [document]。如:符书(官府文书);符敕(敕命文书)

(9) 谓向下属发出命令或通知 [order;notice]。如:符文(敕命文书公文);符目(符敕等公文的题签);符帖(简帖)

(10) 票证;单据 [ticket]。如:符验(凭据;证件)

(11) 一种预言未来的神秘文书 [spell]。如:符命(上天预示帝王受命的符兆);符祥(符兆);符运(犹符命);符历(记录符命的历书)

(12) 契约 [contract]。如:符儿(借契;字据)

(13) 符号 [symbol]。如:音符;休止符

(14) 通“莩”。莩甲。草木种子外皮 [husk]

甲者,言万物剖符甲而出也。——《史记·律书》

(15) 姓

词性变化

〈动〉

(1) 符合;相同 [accord with]

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史记·货殖列传·序》

(2) 又如:符同(符合;相同);符协(符合;相同);符会(符合);符应(符合);符验(证验,符合应验)

康熙字典

符【未集上】【竹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防無切《集韻》馮無切《正韻》逢夫切,?音扶。《說文》符,信也。漢制以竹,長六寸,分而相合。《釋名》符,付也。書所敕命于上,付使傳行之也。《玉篇》符,符節也。分爲兩邊,各持一以爲信。《篇海》符者,輔也,所以輔信。

驗也,證也,合也。《六書音義》符之爲言扶也,兩相符合而不差也。《周禮·地官》門關用符節。《註》符節者,如今諸官詔符也。《史記·五帝紀》黃帝合符釜山。《註》合諸侯符契圭璋而朝于釜山。《高祖紀》六年,剖符行封。《孝文紀》初與郡國守相爲銅虎符、竹使符。《註》張晏曰:符以代古之圭璋,从?易也。師古曰:竹使符,與郡守各分其半,右留京師,左以與之。

符瑞。《禮·記註》萬物之符長。《疏》符謂甘露、醴泉之屬。

符籙。《帝王世紀》黃帝討蚩尤,西王母以符授之,乃立請祈之壇,親自受符。

木膚也。《山海經》丹木赤符而黑理。

書名。《黃帝泰階六符經》《隂符經》《春秋·感精符》。

官名。《前漢·趙堯傳》堯爲符璽御史。

姓。《廣韻》魯頃公之孫雅仕,秦爲符璽令,因而氏焉。

地名。《前漢·地理志》沛郡有符離縣,犍爲郡有符縣,巴郡有符特山。《趙充國傳》匈奴發騎,旁塞至符奚盧山。《北史·隋本紀》開皇十五年,旅王符山。《山海經》符禺之山,符禺之水出焉,北流注于渭。

獸名。《後漢·班超傳》月氏貢符拔。《註》符拔,形似麟而無角。

竹名。《廣東新語》雙髻峰下百十步,劉仙壇側有符竹,竹不甚高大,止數尺,葉上有文如蝸涎,如古篆籀,其行或複或單,或疎或密,葉葉不同,若今巫覡所書符者。一竹中有一葉二葉,或數十竹中無一葉,葉雖枯而文色不改。文多白,與葉色不同。山人謂之竹葉符,每以餉客。

敷無切。《史記·律書》萬物剖符甲而生。《註》符,音孚。

叶房尤切。《陳琳·大荒賦》考律歷于鳳鳥兮,問民事于九鳩。傷典墳之圯墜兮,關大聖之顯符。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符【卷五】【竹部】

信也。漢制以竹,長六寸,分而相合。从竹付聲。防無切

说文解字注

(符)信也。漢制㠯竹。長六寸。分而相合。周禮。門關用符節。注曰。符節者、如今宫中諸官詔符也。小宰傅別、故書作傅辨。鄭大夫讀爲符別。漢孝文紀。始與郡國守相爲銅虎符、竹使符。應劭云。銅虎符一至五。國家當發兵。遣使至都合符。符合乃聽受之。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長五寸。鐫刻篆書。第一至第五。張晏曰。符以代古之圭璋。從?易也。按許云六寸。漢書注作五寸。未知孰是。从竹。付聲。防無切。古音在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