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词(香严)》是宋代惠洪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画饼充饥人笑汝。
一庵归扫南阳坞。
击竹作声方省悟。
徐回顾。
本来面目无藏处。
却望沩山敷坐具。
老师头角浑呈露。
珍重此恩逾父母。
须荐取。
堂堂密密声前句。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渔父的情景。渔父为了解决温饱问题,画了一块面饼来填饥,但人们嘲笑他这种徒劳的行为。渔父返回自己的茅庵,打扫南阳坞。在敲击竹子发出声音的过程中,他突然领悟到一些道理。他回头看自己,发现自己的本来面目并没有什么可以隐藏的地方。然后他抬头望着沩山,感受到山中道士的座位。渔父的老师的才华逐渐显露出来,他珍视老师对他的恩惠,甚至超过父母的恩情。最后,他表示要向他的老师推荐这首诗,以表达对他的敬意。
赏析:
这首诗词以渔父的形象,表达了对清贫生活的思考和对师德的感激之情。渔父身处贫困之中,为了填饱肚子不得不画饼充饥,然而周围的人却嘲笑他这种徒劳的努力。这个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社会的冷漠和对贫困者的嘲讽态度。
然而,渔父并没有因此而气馁,他返回自己的茅庵,清扫着南阳坞,这种坚持和勤劳的精神令人敬佩。在这个过程中,他通过敲击竹子发出的声音,得到了一种启示,对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他意识到自己的真实面目并没有什么可以隐藏的地方,这种真实和坦诚是非常宝贵的。
渔父抬头望着沩山,感受到了山中道士的座位,暗示他的老师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华。他对老师的敬仰和感激之情超过了对父母的恩情,表达了对老师的珍视和对师德的赞扬。
最后,渔父表示要向自己的老师推荐这首诗,这是对老师的一种表达,也是对他的恩情的回报。整首诗以渔父的视角,通过描述他的经历和感悟,表达了对贫困生活的思考和对师德的感激之情,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坚持奋斗的精神态度。
画饼充饥人笑汝。一庵归扫南阳坞。击竹作声方省悟。徐回顾。本来面目无藏处。却望沩山敷坐具。老师头角浑呈露。珍重此恩逾父母。须荐取。堂堂密密声前句。
惠洪(1070-1128),一名德洪,字觉范,自号寂音尊者。俗姓喻(一作姓彭)。宜丰县桥西乡潜头竹山里人。宋代著名诗僧。自幼家贫,14岁父母双亡,入寺为沙弥,19岁入京师,于天王寺剃度为僧。当时领度牒较难,乃冒用惠洪度牒,遂以洪惠为己名。后南归庐山,依归宗寺真静禅师,又随之迁靖安宝峰寺。惠洪一生多遭不幸,因冒用惠洪名和结交党人,两度入狱。曾被发配海南岛,直到政和三年(1113)才获释回籍。建炎二年(1128)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