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煤炭译文及注释
译文
凿开混沌之地层,获得煤炭是乌金。蕴藏无尽之热力,心藏情义最深沉。
融融燃起之炬火,犹如浩浩之春风。熊熊洪炉之烈焰,照破灰沉之夜空。
钟鼎彝器之制作,全靠原力之生成。铁石虽然已死去,仍然保留最忠心。
只是希望天下人,都能吃饱又穿暖。不辞辛劳与艰苦,走出荒僻之山林。
注释
混沌(dùn):古代指世界未开辟前的原始状态。这里指未开发的煤矿。乌金:指煤炭,因黑而有光泽,故名。
阳和:原指阳光和暖。这里借指煤炭蓄藏的热力。意最深:有深层的情意。
爝(jué)火:小火,火把。浩浩:广大无际貌。
烘炉:大火炉。
鼎彝(yí):原是古代的饮食用具,后专指帝王宗庙祭器,引申为国家、朝廷。这里兼含两义。鼎,炊具;彝,酒器。元:通“原”,本来。赖:依靠。生成力:煤炭燃烧生成的力量。
“铁石”句:意谓当铁石被消融而化为煤炭的时候,它仍有为人造福之本心。古人误认为煤炭是铁石久埋地下变成的。
苍生:老百姓。
参考资料:
1、徐中玉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16-317
2、高濯缨.明诗三百首.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4:68-69
咏煤炭创作背景
这首《咏煤炭》诗是明朝名臣于谦托物抒怀言志之作。现代有学者认为此诗是作者踏上仕途之始创作的。
参考资料:
1、刘光前.甘于奉献的心声——于谦《咏煤炭》品读[J].写作,1999(03).
咏煤炭鉴赏
这首咏物诗,是作者以煤炭自喻,托物明志,表现其为国为民的抱负。于写物中结合着咏怀。
第一句:咏煤炭点题。
第二句:正面抒怀,说这里蕴藏着治国安民的阳和布泽之气。“意最深”,特别突出此重点的深意。“春浩浩”承接“阳和”,“照破夜沉沉”,对照着写,显示除旧布新的力量。古人称庙堂宰相为鼎鼐,这里说宰相的作为,有赖于其人具有生成万物的能力,仍从煤炭的作用方面比喻。
第三句:“铁石”句表示坚贞不变的决心,也正是于谦人格的写照。
第四句:“但愿苍生俱饱暖”,从煤炭进一步生发,即杜甫广厦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之意而扩大之。末句绾结到自己出山济世,一切艰辛在所甘心历之的本意,即托物言志。
综上:
前四句描写煤炭的形象,写尽煤炭一生。后四句有感而发,抒发诗人为国为民,竭尽心力的情怀。全诗以物喻人,托物言志。诗人一生忧国忧民,以兴国为己任。其志向在后四句明确点出,其舍己为公的心志在后两句表现得尤为明显。综合全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这样的志向:铁石虽然坚硬,但依然存有为国为民造福之心,即使历尽千辛万苦,他也痴心不改,不畏艰难,舍身为国为民效力。
于谦简介
唐代·于谦的简介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钱塘县人。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师,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天顺元年因“谋逆”罪被冤杀。谥曰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 ► 于谦的诗(287篇) 〕猜你喜欢
踏莎行 三月初五日宿彭善村,夜雨寒甚,晓起雪积寸许,因赋
雁不堪闻,鸡还无用。五更风里银釭冻。纸窗犹道月光明,罗衾祇觉春寒重。
玉树朝新,雕轮晓动。马蹄踏破琼瑶巷。江南已是牡丹时,并门尚作梨花梦。
自容趋藤山路古松皆合抱百馀尺枝叶扶疏行人庇赖为取松明者所刳剔因而摧倾十已六七良可惜也
松林缭峻岭,百尺森葱青。不知何年种,天矫乱龙形。
浓阴翳修途,当暑有馀清。长风一披拂,时作波涛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