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àn

避难


拼音bì nàn
注音ㄅ一ˋ ㄋㄢˋ

繁体避難
词性动词


避难

词语解释

避难[ bì nàn ]

⒈  逃离战争或动乱不安的地方。

take refuge;

⒉  寻求庇护所。

seek asylum;

引证解释

⒈  谓躲避灾难或迫害。

《韩非子·说林上》:“庆封 为乱於 齐 而欲走 越,其族人曰:‘ 晋 近,奚不之 晋 ?’ 庆封 曰:‘ 越 远,利以避难。’”
《三国志·魏志·袁涣传》:“遭天下乱,避难 交州。”
元 王晔 《桃花女》第三折:“这的是我避难的机谋,趓灾的见识。”
机灵 《香雪海·感激与祝愿》:“我正在 香港 政治避难,并参与筹备 香港 《文汇报》的创刊。”

⒉  谓避开困难。

《孔子家语·屈节》:“夫勇者不避难,仁者不穷约。”
唐 韩愈 《唐故赠绛州刺史马府君行状》:“其守官恭慎举职,其朝献奉父命不避难。”
《元史·良吏传一·卜天璋》:“天璋 曰:‘国步方艰,吾年八十,恒惧弗获死所耳,敢避难乎?’”
戴裔煊 《宋代钞盐制度研究》第二编第六章四:“客贩钞盐,趋易而避难。”

国语辞典

避难[ bì nàn ]

⒈  逃避灾难或迫害。

《三国演义·第一〇回》:「嵩自陈留避难,隐居瑯琊。」
《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此时多失意之人,安知其不因避难而来此地?」

避乱 避秦 逃亡 亡命

分字解释


※ "避难"的意思解释、避难是什么意思由国学经典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随着大量帐篷出现在婚礼厅、学校以及龙卷风避难所,志愿者在取得死者家属和社区的同意后帮助将尸体堆入公共墓穴。

2.仆人不巧在集市碰到了凶神恶煞的死神,于是急忙跑回商人那里借了匹马,飞奔到萨马拉城避难去了。

3.南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宋高宗赵构避难江南,奠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市)。

4.他说反抗者将学校看成聋人的避难所并将手语看承他们平等的象征。

5.上帝的意志是无知的避难所。斯宾诺莎

6.他乘坐的是英国的军用喷气机,一到英国就立即申请了政治避难。

7.吉尔吉斯坦抗拒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强大压力,在安集延市屠杀事件中援救了439名的难民,而罗马尼亚也给他们提供了暂时的避难所。

8.书籍是少年的食物,它使老年人快乐,也是繁荣的装饰和危难的避难所,慰人心灵。在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

9.很多人陷入爱情是为了寻找一个遁世的避难所。在这个避难所里,当他们不值得爱慕的时候,依然有人爱慕他们,当他们不值得赞扬的时候,依然有人赞扬他们。

10., 雄心壮志是失败最后的避难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