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纥
词语解释
回纥[ huí hé ]
⒈ 参见:回纥,回纥。
引证解释
⒈ 古代民族名兼国名。为 袁纥 后裔,初受 突厥 统辖, 唐 天宝 三年灭 突厥 后建立可汗政权, 贞元 四年改称 回鹘,开成 五年被 黠戛斯 所灭,余众分三支西迁:一迁 吐鲁番盆地,称 高昌回鹘 或 西州回鹘 ;一迁 葱岭 西 楚河 畔,称 葱岭西回鹘 ;一迁 河西走廊,称 河西回鹘。后改称 畏吾儿 (即今 维吾尔 )。也叫回回。参见“回回”。回纥。我国古代西北方少数民族名。后亦称“迴鶻”。
引《旧唐书·回纥传》:“迴紇,其先 匈奴 之裔也……在 薛延陀 北境,居 娑陵水 侧,去 长安 六千九百里,随逐水草,胜兵五万,人口十万人。”
《旧唐书·回纥传》:“元和 四年, 蔼德曷里禄没弭施合密毗迦可汗 遣使改为 迴鶻,义取迴旋轻捷如鶻也。”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三》:“四年, 迴紇 求和亲。”
《敦煌变文集·张淮深变文》:“迴鶻 既败,当即生降。”
国语辞典
回纥[ huí hé ]
⒈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初与突厥为兄弟民族,后又从属于突厥。南北朝时,为敕勒部落之一,至唐代叛离突厥后,始称为「回纥」,后又改称为「回鹘」。唐时助讨安史之乱及抗御吐蕃,屡建功勋。唐文宗时,族众西奔,散居今新疆南部。宋、元以后,名称极多,民国二十三年,新疆省政府定称为「维吾尔」。
分字解释
※ "回纥"的意思解释、回纥是什么意思由国学经典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 此期间,刘氏还作为唐朝廷全权代表,数次前往回纥铁勒抚慰,奔赴吐谷浑、吐藩宣敕,均圆满完成使命。
2.再后来李亨密谋杀掉降将史思明,阴谋败露,史思明再度叛变,李亨儿子李豫效法父亲的做法以相同条件向回纥乞援,回纥军队收复洛阳,再一次用旧法洗劫了这个伟大的东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