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舟之誓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誓:盟约,诺言。指妇女丧夫后守节不嫁
出处《诗经 鄘风 柏舟序》:“《柏舟》,共姜自誓也。卫世子共伯早死,其妻守义,父母欲夺而嫁之,誓而弗许,故作是诗以绝之。”
例子青松摧折,哀断女萝之心;丹节孤高, 终守柏舟之誓。唐陈子昂《唐故袁州参军李府君妻张氏墓志铭》
基础信息
拼音bǎi zhōu zhī shì
注音ㄅㄞˇ ㄓㄡ ㄓ ㄕˋ
繁体栢舟之誓
感情柏舟之誓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用于妇女。
近义词柏舟之节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金光闪闪(意思解释)
- 说雨谈云(意思解释)
- 物腐虫生(意思解释)
- 逢人只说三分话(意思解释)
- 惜指失掌(意思解释)
- 兵荒马乱(意思解释)
- 源源不断(意思解释)
- 反老还童(意思解释)
- 东扶西倒(意思解释)
- 倒冠落佩(意思解释)
- 水中捞月(意思解释)
- 共为唇齿(意思解释)
- 扪心自问(意思解释)
- 勤学苦练(意思解释)
- 稳如泰山(意思解释)
- 通时合变(意思解释)
- 不在话下(意思解释)
-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意思解释)
- 慌不择路(意思解释)
- 色厉内荏(意思解释)
- 暴露无遗(意思解释)
- 苟合取容(意思解释)
- 无声无息(意思解释)
- 转弯磨角(意思解释)
- 豁然开朗(意思解释)
- 精兵强将(意思解释)
- 挥戈反日(意思解释)
- 天下为一(意思解释)
※ 柏舟之誓的意思解释、柏舟之誓是什么意思由国学经典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芒刺在背 | 芒刺:谷类壳上的细刺。好像有芒刺扎在背上。形容心中惶恐不安、坐卧不宁。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原形容前村的美好春光,后借喻突然出现新的好形势。 |
炙手可热 | 炙:烤。热得烫手。比喻气焰盛;权势大。 |
杨柳依依 | 杨柳:古诗文中杨柳通用,泛指柳树。依依:轻柔的样子。古人送行,折柳相赠,表示依依惜别。比喻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
斗唇合舌 | 犹言耍嘴皮子,卖弄口才。 |
头面人物 | 指在社会上有较大名声或势力的人(多含贬义)。 |
举贤任能 | 举:推荐,选拔。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
敷衍了事 | 敷衍:将就应付;不认真。了:了结。将就应付地把事办了。指做事不认真;缺乏责任心。 |
冲锋陷阵 | 陷阵:攻破;深入敌阵。冲向敌人的防线;攻破敌人的阵地。形容作战英勇。 |
休戚是同 | 休:欢乐,吉庆;戚:忧愁;是:语助词。彼此间的忧乐和祸福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同甘共苦。 |
峨峨洋洋 | 本用以形容音乐高亢奔放。后亦用以形容欢乐之态。语本《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兵微将寡 | 微、寡:少。兵少将也不多。形容力量薄弱。 |
将夺固与 | 要想得到,必先给予。固,同“姑”。 |
读书种子 |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
善善恶恶 | 称赞善事,憎恶坏事。形容人区别善恶,爱憎分明。 |
切树倒根 | 比喻彻底。 |
热气腾腾 | 热气:温度高的气体;腾腾:气体不断上升的样子。原意为热气盛大。比喻情绪高涨;气氛热烈。 |
认贼作父 | 把坏人当作父亲;常指卖身投靠坏人或敌人。 |
坐怀不乱 | 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将受冻的女子裹于怀中,没有发生非礼行为。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 |
诸如此类 | 许多像这种类型的。指与上述同类的。诸:一些;许多;如:像。 |
河山之德 | 《诗·墉风·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陆德明释文:“《韩诗》云:德之美貌”。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渊然而深,皆以状德容之美”。后以《河山之德》形容妇人德容之美。 |
无所用心 | 用心:动脑筋。指不动脑筋;什么事情都不关心。 |
忠果正直 | 忠诚果断,持正刚直。 |
拳头产品 | 比喻企业特有的、别人难以胜过的看家产品 |
恩重如山 | 恩情像高山一样厚重;形容恩义极为深重。 |
孙庞斗智 | 孙:孙膑;庞:庞涓。孙膑、庞涓各以智谋争斗。比喻昔日友人今为仇敌,各逞计谋生死搏斗。也比喻双方用计较量高下。 |
怪模怪样 | 形态奇怪。 |
徒读父书 | 徒:只。父书:父亲之言论。白读父亲的兵书。比喻人只知死读书,不懂得运用知识,加以变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