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戌集中 部首:阜部
武英殿刻本: 第3250頁,第12字
同文書局本: 第1358頁,第17字
標點整理本: 第1347頁,第6字
音《唐韻》:古核切;《集韻》、《韻會》:各核切;《正韻》:各頟切,𡘋音膈。
《說文》:障也。
《玉篇》:塞也。
《史記・秦始皇紀》:防隔內外。
《前漢・常惠傳》:欲隔絕漢。
例又,通作鬲。
《荀子・大略篇》:鬲如也。〔註〕謂鬲絕於上。
《史記・大宛傳》:鬲漢道焉。
《前漢・薛宣傳》:西州鬲絕。又,陸厥〈與沈約書〉:一家之文,工拙壤鬲。
音又,《韻會小補》叶訖得切,音祴。柳宗元〈懲咎賦〉:讒妬結而不戒兮,猶斷斷於所執;勢危疑而多詐兮,逢天地之否隔。
〇〔按〕《正字通》引〈柳賦〉云:質韻音屹,固非;而《韻會小補》叶訖得切,亦謬。得在職韻,執在緝韻,職、緝不相通,以隔叶執,不當作訖得切。
例又,與融通。
《史記・秦始皇紀》:昭隔內外,靡不淸淨,施於後嗣。〔註〕隔,一作融。
注解
〔隔〕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中,康熙部首是阜部。
〔隔〕字拼音是gé,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鬲,五行属木。
〔隔〕字造字法是形声。从阜,鬲( gé )声。从“阜”,表示与地势高低上下有关。本义是阻隔、遮断。
〔隔〕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gé] ⑴ 遮断⑵ 相去有一段距离⑶ 思想感情有距离
隔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国学经典网整理。隔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