瓿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午集上 部首:瓦部
武英殿刻本: 第1790頁,第18字
同文書局本: 第749頁,第45字
標點整理本: 第702頁,第28字
音《唐韻》:蒲口切;《集韻》:薄口切;《正韻》:普厚切,𡘋音部。
《說文》:甂也。
《廣韻》:瓿甊,瓦甖。
《五音集韻》:瓿甊,小甖。
《正韻》:甒也。甒卽罌也。
《爾雅・釋器》:甌瓿謂之瓵。〔註〕瓿甊,小甖。
《博雅》:瓿,缶也。又,甁也。揚子《方言》:河汾之閒其大者謂之甀,其中者謂之瓿甊。
《戰國策》:夫鼎者,非效壷醯醬瓿耳。〔註〕瓿,甂也。
《前漢・揚雄傳》:吾恐後人用覆醬瓿也。〔註〕師古曰:瓿,小甖也。
例又,銅瓿,以盛醯醢臡醬。
《博古圖》:周方斜瓿,肩作電形,類古文𦥔字;環腹象雷文,如盤絲髮,微起乳形,中作黃目狀。又,魚瓿,肩腹閒飾以魚形。又,蟠虬瓿二,饕餮瓿四,皆周制。
音又,《廣韻》:防無切;《集韻》、《韻會》:馮無切,𡘋音扶。又,《集韻》:蒲侯切,音捊。又,《正韻》:薄胡切,音蒲──義𡘋同。
注解
〔瓿〕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上,康熙部首是瓦部。
〔瓿〕字拼音是bù,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咅、瓦,五行属水。
〔瓿〕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bù] ⑴ 〔~甊〕小瓮,圆口,深腹,圈足,用以盛物。简称“瓿”。⑵ 古代的一种小瓮,青铜或陶制,用以盛酒或水。
瓿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国学经典网整理。瓿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