帊
复制
巾部 共7画 左右结构 5E0A CJK 基本汉字
康熙字典
帊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寅集中 部首:巾部
武英殿刻本: 第782頁,第13字
同文書局本: 第329頁,第13字
標點整理本: 第270頁,第23字
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普駕切,音怕。
《說文》:帛二幅曰帊。
《廣韻》:幞也。
《通俗文》:帛三幅曰帊。帊,衣襆也。
例又,《廣雅》:帳也。
音又,《集韻》:披巴切,音葩──殘帛。
注解
〔帊〕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中,康熙部首是巾部。
〔帊〕字拼音是pà,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巾、巴。
〔帊〕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pà] ⑴ 布三幅之稱。布單。《説文新附•巾部》:“帊,帛三幅曰帊。”⑵ 頭巾。《廣雅•釋器》:“帊,樸也。”《玉篇•巾部》:“帊,幞帊也。”《廣韻•禡韻》:“帊,帊幞。”⑶ 道士所披之衣。形類僧人袈裟。《廣韻•禡韻》:“帊,衣樸也。”⑷ 覆蓋物品的巾。南朝梁劉遵《繁華應令》:“金屏障翠被,藍帊覆薰籠。” 又覆盖。唐韓愈《元和聖德詩》:“以錦纏股,以紅帊首。”⑸ 帳子。《六書正譌•禡韻》:“帊,帳也。”⑹ 手帕。《三國志•魏志•王粲傳》:“觀人圍棊,局壞,粲為覆之。棊者不信,以帊蓋局,使更以他局為之,㈡ [pā] ⑴ 殘帛。《集韻•麻韻》:“帊,殘帛。”
帊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国学经典网整理。帊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